中宏网北京1月7日电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近日接受中央主要媒体采访时指出,从国际看,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据国际机构预测,2024年世界经济和贸易整体上不如疫情之前。
直面外围环境严峻挑战,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回稳向好,中宏观察家、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戴稳胜近日就相关话题接受本网专访。
以下是戴稳胜访谈:
直面外围环境严峻挑战。欧美经济不容乐观,外需可能受阻。欧美经济仍将受到疫情、通胀、债务等多重因素的制约,经济增长难以持续,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作用有限。同时,欧美国家采取更加保护主义和霸凌主义的政策,对中国出口产品进行限制和打压,增加中国出口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中国需要积极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其他新兴国家的出口市场,加强相关经贸合作,提高中国出口的多元化和稳定性。
投资增速放缓,投资的边际效应下降。我国投资主要集中于基建、地产和制造业方面,但在当前工业化基本完成之后,投资的边际效应已经逐渐降低,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越来越困难。因此,需要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先进服务业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民营企业家、中小企业主信心不足,消费者信心不振。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加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因素,民营企业家、中小企业主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收入增长放缓、物价上涨、房价高企等因素,消费者的预期收入和财富受到影响,消费意愿和能力有所下降。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支持,降低税费负担,改善融资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同时,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社会保障支出,降低消费成本,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实现经济回稳向好。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我国经济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明确部署了2024年经济发展的九大重点任务。2024年我国经济将在2023年的基础上前稳后升,向潜在经济增长率继续回归。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主要依靠以下几方面的政策工具及导向积极的财政政策。2024年,中国预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由于土地收入大幅下降,地方财政存在缺口,同时为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需要一定的GDP增速,因此需要开启新一轮积极的财政政策周期。中央有望打开加杠杆空间,弥补其他部门加杠杆空间有限的情况。2024年政府应该保持适当的支出强度,加大财政政策调节力度,强化对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生态环境等领域的重点投入,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2024年,中国预计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大概率降准降息,同财政政策配合为经济回升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深耕共建“一带一路”新兴国家市场。2024年,中国将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新兴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打造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拓展中国出口的新空间,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
坚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动摇,坚持产业转型不动摇。2024年,中国将继续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中国将继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总而言之,对于中国而言,信心来源于党的领导与中央决策;底气,基于2023年的成就,2024年必将是一个充满信心与底气的奋发之年。我国经济实力将取得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为未来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期待。